内地百货业食正消费热
可能因为内地中部至北部地区的天气较为极端,冬天极寒冷而夏天非常炎热,故随着人民可支配收入不断上升,发展最迅速的是百货公司而非街铺零售商店。 以南京为例,根据有关部门统计,去年首5个月的零售业利润总额,便有85%来自百货商店。中国经济内需比重不断加大,而内需之中百货业的比重又最举足轻重,买行业的龙头股,绝对有长线投资价值,当中又以金鹰商贸(3308)最为吸引。
经济增长随之而来的必定是居民收入上升,就像80及90年代的香港,而收入上升必定会消费,故消费零售股龙头就肯定长升长有。若大家相信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,龙头百货股便是投资组合的必需品。
往绩优良 估值较高
先说百货业的特色。百货业属于零售业,但亦跟一般零售股不同。后者如永恩(0210),李宁(2331)等,由于产品较为标准化,只要运作模式经证明是可行,便能依靠开新店达到高速增长。当然,百盛(3368)、金鹰亦会不断扩充规模,但要留意的是,百货公司其实是代表一种消费者个性化需求,例如低收入群会较喜欢逛旺角小型或主题百货公司,月薪10万元的高收入群,则会集中在置地、利园等地方,而就算是同一档次的不同店铺,定位亦不尽相同。
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市场则更为复杂,一个城市的高档,可能是另一个城市的中档,甚至低档,以品牌经营的百货公司,如何在各地区维持品牌形象之余,又能因应当地消费群的购买力,文化,口味作出调整,难度非常高,绝非开新店便高增长这般简单。因此,开设百货公司难度不大,但要成功则极难,具优良往绩的百货股自然估值较高。
愈早进入市场 愈具优势
百货业另一特色是,一旦店铺在市场确立了地位,甚至成为地标,消费群便会出现(惯性),业务风险会大幅降低,故早入市早经营,并占据黄金地段是竞争的重要因素。试想想大家为何逛崇光?不知道,但总是会逛的。
百盛及金鹰早在90年代中期,内地居民收入尚未起飞时亦进入市场,前者先攻北京等一线城市,后者则看中南京等江苏城市,而两者亦因为较早进场,旧有店铺亦成为地标,成功建立全国知名品牌,再加上开新店的往绩极佳,商场人流多租户亦跟随,所以现市值是在中港上市的内地百货股中最大。
销售分店增长潜力巨
总结来说,百货业是既稳定又有风险,一个百货集团可代表一个百货店的投资组合,原有店铺提供稳定增长收入,新店则回本需时(约一年至年半)兼有风险,但就是中长线增长动力。若整体组合年龄为4至5年,似乎是最理想,而百盛及金鹰的组合正处于这个年龄层。
至于行业增长空间,根据里昂报告,中国每百万人口仅有1.75间百货公司,而美国则为55间。当然,中国现有13亿人口当中,超过8亿是农民,并非百货公司的客户,但其实撇除此数字,内地每百万人口的百货公司数目亦仅升至约4至5间,增长空间亦不小。
所需营运现金流极少
除了开新店,同店销售增长前景亦非常乐观。由04年初开始,中国零售销售踏入高速增长,按年升幅保持在10%至15%,据百盛的招股书资料,由98至04年期间,最高收入群的收入年复合增长达到15%,中至高收入群亦处于10%上下。数字强劲,实际情况应更强劲。回想90年的香港,每年双位数字加薪,赚钱容易又预期会不断增加,相信当时大家花费的增幅随时超过此数。百盛和金鹰同样定位为高档次百货公司,正正能 把握富者愈富的趋势。
另外,百货公司所需营运现金流极少,经营模式非常吸引。零售业本身已是赊货收现金,若数期长便等同供应商借钱予其经营业务,百货公司的模式则更吸引,每月先收取小量租金,租户自行经营业务,承担大部分存货风险,但销售所得款项却要先给予百货公司,后者计算应收的分成后,才将租户应得的金额退回。所以,百盛去年赚2.74亿元,经营现金流入却超过5亿元。经济增长随之而来的必定是居民收入上升,而收入上升必定会刺激消费。因此龙头百货股便是投资组合的必需品。
|